博天虧損14億 啟迪虧損45億!環保企業為何虧損連連?
剛剛過去的這個五一假期,環保行業最大的新聞,就是一大波企業紛紛公布2021年年報。
4月27日,東方園林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4月28日,巴安水務也發布去年年報。4月29日,博世科披露2021年年報。4月30日,博天環境和啟迪環境在同一天相繼披露2021年年報。
這幾家企業年報的共同點,就是凈利潤都出現了虧損。東方園林虧損約11.58億,巴安水務虧損13.04億,博世科虧損5.15億,博天環境虧損14.2億,啟迪環境最多,虧損達45.4億。
環保企業為啥虧損連連?大致有3方面的原因:長期原因是因為行業屬性所致,周期長、回款慢;中期原因是受前些年PPP暴雷的影響,至今仍然余波未平;短期原因則是近兩年來疫情反復的沖擊,使得虧損情況雪上加霜。
1,博天環境凈虧損14.2億元
這個五一,博天環境的新聞有點多。
先是年報發布,凈虧損額達到了14.2億元。
4月30日,博天環境披露2021年年度報告,公司2021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1.48億元,同比下降40.2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14.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虧損14.11億元,虧損同比擴大。
從2019年算起,博天環境已經連續3年虧損了。2019年虧損7.21億元,2020年又凈虧損約4.28億元,2021年虧損幅度則繼續擴大至14.2億元。
雖然博天去年成功聯姻中國能建葛洲壩,實現了混改,但仍然沒能止住虧損的趨勢。
同一天,博天又發布了關于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暨停牌的公告。
根據公告,博天的股票將于2022年5月5日停牌一天,并于2022年5月6日開市起復牌;公司股票自2022年5月6日起被實施風險警示,股票簡稱則由“博天環境”變更為“*ST博天,約60萬股票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為5%,實施風險警示后,公司股票將在風險警示板交易。
根據審計,博天環境2021年度的期末歸母凈資產為負這一事項觸及了《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9.3.2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對股票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情形,所以公司股票交易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
同時,博天環境2019年至2021年連續三個會計年度經審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凈利潤孰低者均為負值,且2021年度審計報告顯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根據《股票上市規則》第9.8.1條第一款第(六)項之規定,公司股票交易將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ST)。
也就是說,之所以加了*ST,也是因為連續3年出現虧損所導致的。
除了年報虧損,股票面臨退市風險,博天的管理層也在面臨動蕩。
同樣是在4月30日,博天環境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于2022年4月28日收到公司高級副總裁高峰女士的書面辭職報告,高峰女士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高級副總裁職務。高峰女士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與此同時,公司審議通過了《關于聘任董事會秘書的議案》,經公司董事長提名,提名委員會審核,董事會同意聘任高級副總裁孫晨女士兼任公司董事會秘書。
而就在此前不久,4月18日,博天環境剛剛公告稱,公司流動資金緊張,部分債務未能如期償還或續貸。
公告顯示,博天環境受宏觀經濟環境和行業形勢的影響,導致公司及子公司流動資金緊張,出現部分金融機構等債務未能如期償還或續貸的情形。公司自前次(2022年1月1日)披露逾期公告至今,新增逾期債務本金合計金額為2.03億元;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累計逾期債務本金及租金合計金額為18.15億元。
半個月之內,連續4則新聞,好像都不算什么好消息,這透露出一個信號——從2018年開始的這波民營環保企業的低潮期,似乎仍未過去。
2,多家環保企業凈利潤虧損
之所以說環保民企的低潮期仍未結束,因為虧損的不光有博天環境,還有好多其他的企業。
比如正在與山東高創進行混改的巴安水務。4月28日,巴安水務發布2021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6億元,同比下滑68.2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04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增加。
還有已經完成混改、投身中節能的鐵漢生態。4月25日,節能鐵漢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26.63億元,同比下降36.7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則為3.54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來自廣西的環保龍頭博世科,也已經于去年引入廣環投。4月29日,博世科披露2021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26.5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4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5.15億元,也比上年同期下降363.96%。
包括曾經環保行業風頭最勁,也是受PPP暴雷影響最大的東方園林。雖然他們去年營收增長了20%多,現金流也達到7億多元,但凈利潤仍然虧損約11.58億。
4月27日,東方園林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年報顯示,東方園林2021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04.87億元,同比增長20.18%。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7.55億,同比增加201.12%,較去年現金流量凈額翻番。
不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這項數據,目前仍然是虧損約11.58億元。
總體來講,東方園林已經逐步走出了泥潭,而仍在泥潭中掙扎的則是啟迪環境。
4月30日,啟迪環境披露2021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4.81億元,同比下降1.9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虧損45.4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凈虧損45.44億元,基本每股收益-3.173元。
從上面幾家公司的業績表現來看,無論是已經完成混改的鐵漢生態、博世科和東方園林,還是混改尚未落停的巴安水務和啟迪環境,過去一年的凈利潤都出現了大幅虧損,虧損額度則從3-5億到40多億不等。
由此也可以看出,混改并非萬能靈藥,即使得到了國資的輸血,但已經大傷的元氣仍然需要一定時間才能恢復。
3,環保企業為何虧損連連?
環保企業為何虧損連連?簡單來說,大致有3方面的原因。
1、環保行業周期長、回款慢
眾所周知,環保行業是一個長周期、重資產、回款慢的行業,利潤也比較薄,對于短期出現流動性危機的企業,它的回款速度顯然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環保項目的特許經營期動輒二三十年,很多項目又是在三四線城市,地方政府的財政實力相對比較弱,支付能力差。本來拖欠費用就已經是常態,再加上這兩年疫情沖擊下,地方政府有限的財政能力進一步集中到疫情應對上,使得其他公共支出進一步壓縮,影響了環保項目的回款情況。
因此,即便是年報上業績顯示比較出色的企業,也都面臨著“增收不增利”的窘境,更不用說博天、啟迪這些業績不好的企業了。
2、PPP暴雷余波未平
雖然始于2017年底、2018年初的PPP暴雷潮已經過去4年了,似乎離我們已經挺遠了,但它的影響仍然是余波未平。
比如,博天環境在解釋其凈利潤虧損時的原因就包括:
·受公司流動性資金緊張、融資能力下降導致項目施工非正常停工、工期延后、項目擬關閉、項目運營環境變化等原因,對在建及運營PPP項目計提大額減值損失;
·因融資成本上升、部分貸款逾期產生大額罰息等因素影響,公司財務費用大幅增加。
而這些,都可以看做是PPP暴雷后的次生危害,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這種影響,即使在企業完成混改后,也仍然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消化。
比如,節能鐵漢就表示,長達兩年多的經營困境,中節能集團年初完成并購后在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融合工作,公司在報告期內仍處于修復狀態,直接影響了公司經營。
3、新冠疫情讓情況雪上加霜
如果說行業屬性是根本原因,PPP暴雷是最大變量,那么新冠疫情就是“黑天鵝”和“灰犀?!?,使得環保行業“屋漏偏逢連夜雨”,進一步加劇了情況的嚴重程度。
比如,博世科就表示,受經濟下行、全球新冠疫情反復、環境治理行業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報告期內公司國內外業務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獲取訂單及項目實施不及預期。
博天環境也解釋說,2021年度,受新冠疫情以及融資環境的影響,公司新增外部訂單量逐年減少;同樣受此影響,公司原有項目部分暫?;蜓舆t開工,工程進度放緩,工期拉長等導致營業收入及毛利率的下降,公司2020年年度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約30%。
還有,2021年度,受新冠疫情、經濟下行等外部綜合因素影響,博天客戶的應收賬款回款變慢,公司遵照會計準則及公司會計政策的相關規定,還計提各類應收款項信用減值損失約21,900萬元。
總之,疫情對環保企業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既有新增訂單的影響,也有現有項目工程的影響,還有應收賬款回款速度的影響,給環保企業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結語
從這一波年報的發布,確實能夠看出2017-2018年那一撥PPP暴雷潮給環保企業造成的傷害,影響直到現在還沒能平復。
應該說,這是年輕的環保行業發展到現在,栽的第一個大跟頭,讓不少企業都得到了血淋淋的教訓。
希望環保企業都能銘記這次深刻的教訓,在行業發展加速的時候不要頭腦過熱,在行業進入低迷時也不用過于悲觀,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都能保持好自己的節奏,經歷住時間的考驗。